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通信工程(含网络宽带、移动通信等)”、“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2025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专业博士(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方向)。依托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信息与通信系统原信产部重点实验室、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电子信息与控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学院与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支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
学院汇集了一支包括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海聚工程”高层次人才等在内的优秀人才队伍,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预研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目前在读研究生规模达300余人。
(一)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引领学科,下设有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空天信息技术、智能芯片与系统四个研究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同时也是研究、设计、开发信息与通信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本学科其一是以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为核心,研究各种形式信号的产生、获取和处理的理论算法、系统体制、物理实现、系统应用和系统安全等内容;其二是以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为主体,研究各类信息系统与通信网络的组成原理、体系结构、功能关联、系统协议、性能评估、增值应用以及环境适应等内容;其三是以空天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重大工程领域研究方向,研究基于空天平台与环境的先进信号理论、信息获取与传输技术,以及数据处理与融合应用方法;其四是面向智能传感与动态监测、高速通信与网络计算、边缘侧人工智能计算等新兴战略性应用的迫切需求,开展智能芯片与系统集成研究工作。
(二)电子信息类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光电、仪器仪表、控制、通信、计算机、电子等专业领域,以及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生物信息、量子信息等新兴方向紧密关联的专业学位。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主要面向通信、雷达、遥感遥测、电磁频谱感知、电子侦察与对抗、互联网、虚拟现实等行业和技术领域方向。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主要面向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图像处理、数据传输、微波转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电路等行业和技术领域方向。人工智能(智能信息通信)主要面向智能软件、智能硬件、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智能网络等行业和技术领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