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基础实验在学校电工电子示范中心进行,专业实验在我系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进行,该实验室下设4个专业实验室,分别是信息处理基础实验室、图像处理实验室、嵌入式网络系统实验室、虚拟技术实验室,分别介绍如下。
(1)信息处理基础实验室
2005年投资38万元基本建成,06年至07年又投入了30万元扩建,购买了基于FPGA平台的DSP实验系统。实验室技术定位在信号与信息处理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基于Matlab的信号处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信号处理为主要技术手段,主要服务课程有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DSP技术及应用、基于Matlab的信号处理技术等。目前信息处理基础实验室还承担了“语音信号处理”和“随机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任务。
(2)图像处理实验室
通过申请获得专项资金50万元,于2002年基本建成,是特色专业实验室之一,06年后又投入了50万元,加强基于DSP处理器的图像处理,购买了TMS320DM642实验系统。实验室建成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开设了包括图像的采集、处理、显示图像处理实验。从开课情况上看,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学生求职、升学情况也可以看出,掌握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就业、升学很有帮助。为让学生学到最新技术知识和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特色,2005级开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增设了“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和“数字视频技术”课程,这将增加实验室服务的课程,充分发挥投资的综合效益。2011年投入85万元, 完成实验室建设项目-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数字视频处理实验平台建设。新增设备
(3)嵌入式网络系统实验室
嵌入式网络系统实验室于2001年筹建,2002年初投资80万元基本建成,2006年又投入了70余万元扩建,是我院特色专业实验室之一,2008年又投入了120万元建设经费,建成了以Juniper公司高性能IPv4/IPv6路由器为核心的网络实验系统,供学生结合嵌入式网络与无线网络技术进行设计与实验。实验室建成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方面,修订了本科教学计划,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了“嵌入式信息系统”和“嵌入式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课程,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欢迎。此外,还分别于2004年、2006年和2008年连续三年在本实验室组织学生12人(4队)分别参加了三届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 竞赛作品“基于Linux的网络可视会议系统”、“移动IPv6校园信息终端” 、“智能电子导游机”和“中国象棋机器人”均获得三等奖。在科研方面,在此实验室完成了一项北京市教委项目“嵌入式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2005年9月,“嵌入式网络系统实验室和课程建设”获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嵌入式网络系统实验室承担了“计算机通信网络实训”和“嵌入式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2009年投入260万元完成实验室建设—嵌入式网络系统实验室建设。2010年投入150万元完成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建设。
(4)虚拟技术实验室
2007年投入280万元专项经费,以NI公司LabVIEW技术构建虚拟技术实验室。作为一个独特的专业实验室,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软件仿真技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作为实验室的载体,设计一个开放虚拟实验平台,将本专业部分课程的实验统一到本实验平台之上,学生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实验之前,先使用本实验室提供的技术平台进行理论分析、模拟实验和验证、创新设计和仿真等,在得到基本的结论之后,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的操作。也可以在完成实验之后,再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分析提高。还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实现远程虚拟实验。该实验室可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实验及图像实验等,并可完成嵌入式系统设计相关实验,对实验内容开放提供了丰富的设备条件。服务课程有虚拟仪器技术(本科生、研究生),拟开课程有工程设计入门(本科生,选修课)及基于LabVIEW的信号处理(本科生,选修课)。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参加NI 全国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竞赛,分获鼓励奖及三等奖。